導語:站在國營工廠門口等棉紗的人們怎樣想象30年后的企業邏輯?轉型路上如何人財兩旺?群眾路線在外國也靈嗎?2016民營經濟500強發布會后,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專訪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

紅豆為什么贏?看周氏三代從手工作坊到國際布局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

不是套話是真情

爺爺從手工作坊艱難起步,父親在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浪潮中抓住先機,紅豆企業的火炬專遞到周海江手中已是第三代。“感謝黨和政府”在周海江的心里不是套話。

8月25日,全國工商聯舉辦“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受邀作為企業代表發表演講,這位教師出身的企業家從爺爺的故事開篇。

“我們三代人幾乎全程經歷了新中國民營經濟的誕生、發展、壯大,一路走來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 周海江會后接受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記者專訪,“1957年剛起步的時候,還算不上企業,是個手工作坊,發展很緩慢。”

周海江回頭看,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開始改革開放,但主要還是計劃經濟:那時候周海江剛剛從大學教師的崗位上辭職,“當時,生產服裝所用的棉紗往往今天僅夠今天用,明天所需的棉紗今天還不知道在哪兒呢,有錢不一定買得到。”于是企業派了很多人,到各個國營廠去等著,“國營廠有配量的時候給你點,你趕緊拿回來生產。”

周海江描述的情況在當時不是孤例。“現在多好啊,中央和國家的政策都是扶持、鼓勵民營企業的,各級政府幫著你想方設法發展企業、轉型升級。”周海江說,回頭看,我們的國家幾十年進步非常大,“所以說感謝黨和政府,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這是真心話,我們民營是真正在國家的改革開發中受益的。”

即便這樣,紅豆還是抓住了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的契機,讓那個手工作坊式的企業雛形,開啟了一個民營企業的新征程。

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現場,很多人對周海江的演講深感共鳴。踩著共和國改革開放的脈點,中國民營經濟500強在很多領域的成就龍頭地位。去年,國家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徹底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一系列舉措正在進一步釋放民營經濟的活力和空間。

紅豆為什么贏?看周氏三代從手工作坊到國際布局

周海江接受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專訪

轉型不能等政府

“以前是短缺經濟,現在政府開放了,壓力不再來自政府,而是市場;市場要求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這是企業要主動去干好的,政府不一定能幫得上這個忙。”

周海江認為,轉型成不成功,主要不在錢,在于人。

紅豆集團為了加速轉型升級,搞了個“百才工程”,引進了100個高級工程師、海歸博士等高端人才,給予他們特殊待遇:有經驗的重點高級人才年薪不低于25萬元,提供100平方米以上住房,一次性提供裝修安家費10萬元,并積極解決其家屬工作、子女就學問題,還向一些高層次人才開放股權。

“這些高端人才帶動了整個企業的生產能力、創新水平,大大派上用場。”周海江為紅豆集團的這項決策自豪。

紅豆集團還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創建了紅豆學院,不同層次的員工都可在企業里提升自己,也助推企業向高科技領域轉型升級。

正因此,紅豆成為國務院120家深化改革試點企業之一,中國服裝界唯一一家由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商標戰略實施示范企業。也是紅豆集團的主動突破,在經濟形勢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2015年紅豆集團稅收同比增長18.03%。

傳統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又面臨陣痛,周海江開出的藥方是“實現三大轉變”:

從生產經營型向創造運營型轉變

周海江認為,以往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行不通。突破用工瓶頸最有效的路徑,就是改變生產運營模式,從獲取勞動力紅利向獲取人才智力紅利轉變,所以,必須從生產經營型向創造運營型轉變。

紅豆集團的做法是:“輸出管理、品牌等資源,將80%的生產外包,并推行嚴格的外包質管機制。集團則騰出精力做好設計研發、樣板工廠和市場終端,形成了千人研發團隊、百家樣板工廠、四百家協作企業、三千家專賣店、四大系列連鎖品牌。”

從傳統企業向智慧型企業轉變

“智能化是趨勢,是優化供給的方向。”周海江介紹,近年來,紅豆集團一手抓服裝等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做好智慧紅豆項目,包括智慧設計研發、智慧供應鏈、智慧生產加工、智慧經營管理、智慧產品、智慧零售等,快速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轉型,在全國范圍內推出智慧門店和一批大型線下體驗旗艦店;另一手抓紅豆電信等新興產業的“互聯網+”,紅豆以進入移動電信領域為契機,2015年,紅豆電信在第四批獲得移動轉售牌照的企業中率先成功放號基礎上,進軍智能設備制造領域。

從國內企業向跨境發展轉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從本土向境外發展,對周海江而言,這是企業不斷提升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好機會。

2007年,紅豆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的號召,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了總面積11.13平方公里的經濟特區,搭建國際產能合作平臺,借助這個平臺,把中國國內優勢產業“走出去”的意愿與柬埔寨當地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需求有效對接,也很好推動了企業和相關產業的升級換代。

紅豆為什么贏?看周氏三代從手工作坊到國際布局

周海江(左一)接受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專訪

群眾路線在國外

今年6月,柬埔寨最大的經濟特區——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簡稱“西港特區”)舉行盛大“百家企業入園”慶典,這個由紅豆集團等中國企業聯合柬埔寨國際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投資東盟、輻射世界的平臺,目前已經擁有入區企業102家,為柬埔寨當地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已經開工生產的企業達到75家。作為西港特區的主要建設管理方,紅豆集團在異國他鄉的投資開發獲得了初步成功。

這件事情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視,2周前,周海江受邀參加中央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特別叮囑周海江:“柬埔寨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支點國家,非常重要,要運營好西港特區。”

實踐檢驗,紅豆集團和中國企業挑得起這副重擔。

自個說好不算好,柬埔寨當地人的說法更可靠:與西港特區唇齒相依的默德朗鄉以前主要靠種田維持生計,全鄉人均年收入只有400美元。西港特區的建立,帶來了大量的工廠和工作,當地人從農民轉變為工人,收入大幅提高,全鄉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000美元。默德朗鄉鄉長孫大龍說,以前收入較低的時候,村民們飽腹都是問題,根本沒有錢供孩子讀書,隨著西港特區的建立,村民都到特區工作,收入的提高使得孩子的教育有了保障。以前當地人以種田為生,收入少,游手好閑,小偷小摸的事件很多,社會治安情況較差;西港特區的建立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以前偷雞摸狗的事情也就隨之大大減少。

“‘一帶一路’工程要打造連心工程、民心工程,不光中國要贏,所在國也要贏;所在國不僅政府要贏,人民更要贏。正是西港特區牢牢扎根于百姓,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才讓我們獲得成功。總書記講‘一帶一路’要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這個精神對指導我們企業去海外做事情太重要了。”周海江告訴中國網中國政協記者,“無論一些國家的政黨如何斗爭,政權怎樣更替,人民群眾是任何一個政府都必須重視的,所以我黨的群眾路線,在建設‘一帶一路’工作中一樣是重要‘法寶’。”

周海江認為,在區域經濟合作與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主要趨勢的情況下,企業要獲得長足發展,必須堅持共贏理念,將發展紅利惠及各方,實現與股東、員工、顧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環境、社會(社區)等八方的共贏。(中國網記者 張寧銳  秦金月 北京報道

來源:http://cppcc.china.com.cn/2016-08/27/content_39177299.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