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貿易方式持續受到疫情沖擊的背景下,跨境電商作為外貿發展的新業態,發揮了保訂單、保市場、保份額的重要作用。海關總署此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98萬億元,增長15%,其中出口1.44萬億元,增長24.5%。
為推動跨境電商進一步快速發展,今年以來相關支持政策持續跟進近日商務部印發的《關于用好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支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通知》指出,支持構建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配套服務體系;此前印發的《商務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關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工作通知》亦明確,鼓勵加大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的支持力度,支持提高海外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優化完善布局。這些政策從不同層面為推動跨境電商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政策面鼎撐
“通過服貿基金強化金融支持將著力解決跨境電商企業等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之一,是支持內外貿一體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服務保障的重要抓手,既有利于幫助外貿企業穩定信心,增強抗風險能力,防止企業資金鏈斷裂,也有利于緩解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外部沖擊,有利于中國穩定外貿基本盤,助力中國經濟實現5.5%的年度增長目標。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來出臺的相關政策將從多方面為跨境電商發展增添助力:一是金融支持政策將激發跨境電商企業的熱情,進一步加快跨境電商“走出去”的步伐。二是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將緩解出口商對跨境電商潛在風險的擔憂和焦慮,以此推動跨境電商“走出去”。三是注重對海外倉的數字化改造將推動以海外倉為核心的境外物流發展。“加大對海外倉建設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將優化跨境電商海外銷售業態;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改造海外倉也可以將國內先進的物流理念復制到國外,進而提高物流效率。”盤和林說。
著力補短板
在盤和林看來,當前制約跨境電商發展“卡脖子”問題主要集中在海外物流上,“國內商品在海外流通需要依賴海外的物流系統,但海外物流不可控因素較多,部分國家物流等基礎設施水平不高,物流成本較高,效率較低。因此,需要激勵跨境電商企業主動去海外建立物流體系”。
對此,洪勇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中國跨境電商要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應鼓勵外貿企業自建獨立站,并支持專業建站平臺優化提升服務能力。具體來說,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境電商獨立站應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優化獨立站發展政策。持續改善獨立站企業營商環境,繼續夯實跨境電商促進政策,促進傳統外貿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深入開展獨立站示范企業創建活動。充分發揮中國外貿專項資金功能,支持跨境電商獨立站建設、推廣等活動。
二是加強獨立站信用體系建設。包括促進國內外跨境電商信用信息交換和共享,嚴厲查處跨境電商領域虛假宣傳、偽造流量等欺詐行為,建立健全跨境電商企業客戶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評估制度。
三是提供獨立站建設人才保障。如搭建跨境電商校企聯合辦學、專題培訓、游學觀摩、教育實習基地等長效機制;開展SaaS、直播、短視頻等跨境電商實操培訓,形成系統而獨具特色的實戰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
盤和林表示,從宏觀層面看,海外市場政治風險、文化差異導致的誤解情況時有發生,地緣政治不穩定也給跨境電商開展貿易帶來較大風險。基于此,要落實好出口信用保險支持政策,使商戶無后顧之憂。
“從進口方面看,當前主要面臨關稅政策和清單許可體系問題。”盤和林說,3月1日起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再迎調整,未來仍需要進一步擴大進口商品的品類,并提高進口電商的購買便利性和完善進口電商商品的售后服務。
(來源:國際商報)